国医大师李佃贵应邀参加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11月3日,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在渭南市临渭区开幕。国内中医药领域的院士专家、国医大师、行业大咖齐聚渭南,共商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创新,共谋健康产业振兴与繁荣。
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昌智,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副秘书长何丕洁,农工党中央原副主席汪纪戎,原国家卫计委副主任陈啸宏,第十二届全国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副主任、中华全国总工会原副主席张世平,福建省政协原副主席陈绍军,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张伯礼,国医大师唐祖宣、国医大师孙光荣、国医大师李佃贵、国医大师雷忠义、国医大师杨震等出席。市委书记樊维斌在开幕式上致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琦,市政协主席王晓军,市委副书记王心,副市长刘宝琳,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医药专家、社会各界人士出席大会。
传承中医药文化瑰宝 助推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陈昌智宣布大会开幕,与会领导上台共同启动第六届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首届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
刘峻杰致开幕辞,他首先代表大会组委会向各位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他说,中医药文化大会已成功举办了五届,中医药文化大会在各相关部门和政府的呵护支持下,与各合作方一道,本着传承弘扬、守正创新、科学引领、产业驱动的宗旨,共同为传承中华文明、弘扬中医药文化贡献力量,为引领促进全国中医药事业与产业发展搭建平台,为护佑人类健康出谋划策。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影响,成为中医药界乃至大健康领域举足轻重的整合平台。本届大会以“中医药高质量发展助力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通过多边对话、主旨报告、平行会议、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产业投资对接、中医药大健康博览会、名医诊疗等系列活动呈现。希望与会者广泛交流,挖掘整合优质资源,寻找中医药文化理念和成果与大健康产业科学发展的契合点,对接项目落地,助力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学发展。
樊维斌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渭南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医药工作的重要论述,积极推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着力抓好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培养,强化中医药文化传承保护,中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渭南将以此次大会为契机,抢抓难得机遇,借势借智借力,创优服务环境,加快中医药事业与银发产业融合发展,为推动健康渭南建设、增进群众福祉提供有力支撑。
陈昌智讲话说,陕西省是文化大省,渭南市素有华夏之根、文化之源、”秦地历来无闲草,渭南自古多名医”的美誉。在此召开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暨银发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彰显出文明的重叠与沉淀,文化的进境与交汇。全国中医药文化大会自创立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大会秉承”传承创新、文化引领、产业驱动、科学发展”的宗旨,在协调整合中医药行业以及社会各界力量,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持续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方面做了很多实事,有力地促进了中医药事业和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希望通过大会研讨交流,集思广益,形成发展战略、明确思路方向、促进合作共赢,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特别是健康养老、慢病老年病防治提供”渭南方案”。
面对面话发展 共创中医药“新未来”
开幕式上,与会领导嘉宾还围绕中医药事业发展作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并发布了中医药文化大会渭南宣言,呼吁大力推进中医药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同谱写中医药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大会现场,与会领导为中医药文化大会创立者、卓越贡献者、特别荣誉奖获得者颁发徽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远程医学中心、陕西省中医医院医联体医院、米烈汉全国名中医传承工作室临渭区工作站揭牌成立。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签约中医药大健康类、银发产业类、医药医工类、文旅康养类、乡村振兴类等项目20个,总投资108.17亿元。
签约仪式结束后,中国工程院院士樊代明作了主旨报告,精彩的演讲赢得台下阵阵掌声。还举行了“中医药与银发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多边对话,中国高科技产业化研究会监事长刘延宁、全国老龄办原副主任闫青春、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院长王成祥、同仁堂副总裁文勤、中共渭南市临渭区区委书记李曙升、爱晚集团董事长孙继慧作为对话嘉宾,现场面对面交流,分享自己在中医药文化各个领域的经验和见解。与会人员仔细听、认真记,现场氛围浓厚。
当日下午,还举行了大会主旨报告和平行主题会议。
本次大会由中华中医药学会、渭南市人民政府、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中国药膳研究会、中国药文化研究会主办,渭南市临渭区人民政府承办,部分民主党派中央社会服务部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