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岐黄薪火!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开班
8月26日至9月1日,2025年河北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研修班在石家庄市举行,研修班共两期,来自全省各地200余位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培训。
河北是中医药文化大省,历史底蕴深厚,资源品类丰富,技艺特色鲜明,目前,以岭药业中医络病诊疗方法、保定脏腑推拿疗法、定州金牛眼药制作技艺、承德腰痛宁组方及其药物炮制工艺、安国药市等5项已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34项传统中医药项目列入省级非遗名录。近年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先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等一系列政策文件,中医药事业和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为了增强传统医药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服务社会能力,提高传承人的中医素养和业务水平,河北中医药大学、河北省群众艺术馆(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举办了此次研修班,对全省传统医药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进行专题培训。
研修班上,来自中国传媒大学非遗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杨红,河北中医药大学中医临床技能中心副主任、国医堂主任班光国,河北省群众艺术馆(省非遗保护中心)非遗保护部主任王军利,河北中医药大学药学院副教授刘宇,分别以《非遗融入现代生活的多元路径》《中医源流与基础精要》《非遗保护相关政策、理念及申报事宜》《中医药文化精粹》为题,讲解了传统医药非遗传承与保护相关政策和知识。
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传统医学的精神内核和精华所在。河北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举办此次研修班,就是要充分发挥高等院校在非遗保护和传承人培育中的积极作用,给大家搭建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探讨交流非遗文化传承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难题,从而更好地提升传统医药非遗文化的保护传承水平。
培训期间,主办方还组织学员参观了河北省中医药博物馆。“愿以微薄之力当好守灯人,让穿越千年的医脉薪火永续不熄。”来自承德市的孟氏中医药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耿吉超由感而发。学员们也纷纷表示,听了专家教授的口传心授,他们倍感温暖,也更坚定了传承好保护好传统医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信心。